香港记忆

第九步:弦

完成打磨面漆后,可用试音器测试琴音。如有杂音,表示琴面须再修整,或须重新上灰髹漆。及至完成上漆工序,就可张弦调音。上弦法是用连接琴底轸子的丝绳(绒扣),在岳山上扣紧弦端的蝴蝶结(蝇头),再将琴弦另一端拉过龙龈缠稳在雁足上;然后旋动轸子就可调音。较粗的一至四弦与较幼的五至七弦分为两组,分别缠结在右、左雁足;先上粗弦,后上幼弦。新蚕丝弦要多上几次才会稳定。

第九步:弦

斲琴工具

大试音器——张七根弦,将琴架上便可试音

小试音器——缚一根弦,将弦固定在琴首、琴尾两端便可试音,可按需要测试某一弦位

琴轸和绒扣——试音无碍,便可用琴轸和绒扣正式上弦。

第八步:漆

已打磨灰胎的琴坯可髹漆。髹漆可强化灰胎,亦有益于音色及外观。髹漆要薄而均匀,干后须以最幼细水砂纸湿磨至平滑,再重复髹漆,直至琴身光滑亮丽。上漆最后一步是退光,可用熟漆髹饰数遍,再用幼灰代替砂纸打磨,以表现自然光泽。生漆在温暖潮湿的天气才容易干透,所以灰漆的工序,大多在春夏间完成。漆工完成后,可以用钢刀在琴背刻上琴名和铭文。

第八步:漆

斲琴工具/材料

生漆——琴体表面的保护层

布球——以丝布包裹棉絮制成布球,蘸生漆髹在琴体表面。

第七步:磨

打磨须依所髹上鹿角灰目数而选用粗幼不同的砂纸,配以干磨或湿磨。底层的灰胎粗而薄,可用粗砂纸或磨石作干磨。随后的中灰胎用粗细相若的水砂纸打磨,后期的幼灰胎则用更幼细的水砂纸打磨,直至琴面平整均匀,光洁细腻。

第七步:磨

斲琴工具

磨琴木——外裹砂纸以打磨灰胎

水砂纸——打磨底层粗灰胎用粗砂纸,面层幼灰胎用幼砂纸

直尺——打磨的时候,要经常以直尺检查琴面是否平直

第七步:磨

已稍打磨灰胎的琴坯

作者:蔡昌寿女儿存美(2006年学斲琴)

作者的话:自小就看见爸爸对古琴制造充满热诚,令到我也感兴趣。到2006年,我开始亲手制造一张我自己的琴,制造过程虽然艰辛,但同时亦找到很大的满足感。

第六步:灰

完成木胎制作,即可用牛角批髹上灰漆。灰漆是由生漆和鹿角灰调成。鹿角灰是经火炙的鹿角研成,分八百、一千二百、二千目等,目数越大,灰质越幼细。琴坯须分次上灰漆,从最粗的目数开始,待灰漆干透后打磨平滑,如是者再重复上数次,灰的目数必须渐变幼细。灰漆干透后成为灰胎,质地坚固,能保护木胎,而厚薄适中的灰胎能改善音色。灰胎干透后自然呈栗壳色,混入乌烟变乌黑色,混入朱砂可调成朱红、褐栗色;也有添加宝石屑、珊瑚碎等制造特别视觉效果,是为「八宝灰」。

第六步:灰

斲琴工具/材料

牛角批——水牛角制,软硬适中有弹性,能在琴体均匀批上薄灰漆

漆刀——钢制,调和鹿角灰。漆刀必须干净,以免将杂质混入生漆

漆盘——钢制,盛载和调和灰漆

生漆——混合鹿角灰以制灰胎

鹿角灰——混合生漆以制灰胎

鹿角——鹿角灰原料

杵臼——研磨鹿角成灰

粗筛——筛出较粗鹿角灰作底灰胎

幼筛——筛出较幼鹿角灰作面灰胎

乌烟——燃烧柴木所得的炭微粒,黑色颜料

朱砂——矿物,红色颜料

珊瑚碎——「八宝灰」原料

第五步:合

斲挖好的面板和底板,可用生漆调和面粉,或以动物胶黏合。面、底板黏合后,须用生漆和面粉调成的黏合剂,将麻布均匀黏上琴坯表面,以拉紧琴坯及防止日后面漆翘裂。有时,会在琴底两侧的额角、肩角、翅、腰、尾处,由底向面打入竹钉以固定琴体,而不用黏合剂的。

第五步:合

斲琴工具/材料

生漆——混合面粉作黏合剂

面粉——混合生漆作黏合剂

动物胶——隔水煮溶作黏合剂

竹钉——以连皮老竹削成,长约两至三厘米。以竹钉合琴,不会如金属钉因受潮生锈而伤及琴体

钻——先在琴底相应位置钻孔,再打入竹钉,能避免竹钉折断

锤——用以打入竹钉

麻布——拉紧琴坯,及防止面漆翘裂

第五步:合

已黏合的琴坯

作者:潘德邻(1993年学斲琴)

作者的话:鼓琴难学难精,而造琴更是绝学。二十年前蔡昌寿老师开始传授造琴工艺,大家都很雀跃。可惜我工作极忙,至今这一张琴尚未完成,尚余最重要的漆工。但在造琴过程中,学了选材、造形等各种知识。很多看似简单的操作,如钻孔穿绒等,其实也极不容易。这一张琴形态偏小,共鸣腔挖得不深,可能音量不大。目前最急切的心愿,当然是要尽快完成这一张琴,可以和师友弹和。

第五步:合

已包裹麻布的琴坯

作者:蔡昌寿

第四步:镶

已修挖的琴坯须镶嵌硬木配件如岳山、轸池板、护轸、龙龈、雁足等。黏合剂多以生漆调和面粉而成,也有用煮溶的动物胶,例如猪皮胶。岳山横嵌在琴首用以架起琴弦,龙龈是琴尾中央承弦木。焦尾配件如冠角等都由硬木所制,既保护琴尾,又作装饰。较佳的硬木有紫檀、红木、花梨木和鸟木。琴面上镶有十三个「徽」,多用蚌壳制成,以七徽居中较大,两边依次缩小。「徽」位于琴弦的泛音震动节点,须按琴弦长度计算。「徽」一般在批好灰胎后才镶嵌。

第四步:镶

斲琴工具/材料

虎舌锉——用以磨边、修圆位和修饰硬木配件

马牙锉——比虎舌锉粗,用于稍大幅度修整

硬木配件——护轸、岳山、轸池板、雁足、龙龈、冠角(右至左)

鲍鱼壳——徽的一种原料

十三个琴徽——七徽居中较大,两边依次缩小

面粉——混合生漆生黏合剂

动物胶——隔水煮溶作黏合剂

第四步:镶

已镶嵌硬木配件的面板(左)和底板(右)

作者:蔡昌寿

第三步:挖

面板的内部是槽腹,与底板合成共鸣腔。槽腹要求首厚尾薄,中轴线处略厚;两侧近边成弧面,较中央薄。槽腹须以不同的凿修挖,再用圆刨、平刨修整,使槽腹圆滑,同时保留纳音、足池等部位。槽腹的厚薄弧度影响共鸣和音色,所以修挖槽腹要不时结合底板,上下左右敲叩琴体以查验声音虚实。底板内面也须稍修出弧度。

第三步:挖

斲琴工具

工作板——须以平直坚固木材制成

弧形木垫——稳固承托具弧度的面板,以修挖槽腹

大方凿

小方凿——修挖槽腹,一般先从中轴线开始,先用大方凿,再以小方凿修整

大圆凿

小圆凿——槽腹两侧近边以圆凿修出弧度,使音色圆满

小圆刨

小平刨——凿好的槽腹以小圆刨、小平刨修整圆滑

单线刨——修整槽腹边缘

磨石——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。凿子、刨子必须经常修磨以保持锋利。磨石越光滑,磨出来的刀刃也越锋利。磨刀是斲琴入门必修课。

第三步:挖

已修挖槽腹的面板(左)和底板(右)

作者:蔡昌寿女儿存美(2006年学斲琴)

作者的话:自小就看见爸爸对古琴制造充满热诚,令到我也感兴趣。到2006年,我开始亲手制造一张我自己的琴,制造过程虽然艰辛,但同时亦找到很大的满足感。

第二步:斲

古琴式样繁多,制琴第二步是在所选的琴材上绘画琴式,通常是先拟好各部位尺寸位置,绘出纸样,然后再复制在琴材上。要将面板修挖成琴坯,先得「大刀阔斧」锯出琴型,再用斧头斲出琴面大致形状,然后用长刨修整琴面,依弧度卡尺为准刨出琴面弧度,再以短刨及蝴蝶刨仔细修整。琴底也须首尾平直,及修出轻微弧度。

第二步:斲

斲琴工具

纸样——与琴同样大小,复制在琴材上

铅笔——在面板和底板材料上依纸样画出琴形

手锯——依画出的琴形锯出面板和底板

斧头——斲出琴面大致形状和弧度

长刨——推平琴面和琴底,刨子越长,木越平直

短刨——细致修正琴面和琴底

蝴蝶刨——把直边刨圆,修整琴额位置

弧度卡尺——琴面弧度标准

长尺——琴面直度标准

第二步:斲

修整好的面板(左)和底板(右)

作者:蔡昌寿

第一步:寻

制作古琴首重选材,用材讲究「轻、松、脆、滑」,琴材以存放多年自然干燥的旧杉、梧桐和梓木为首选。自然干燥的琴材较少开裂,传导声音较佳。古琴的面板多选用杉或梧桐,底板则以梓木或其他较坚硬木料制作。琴材须纹理通顺、宽度均匀、无节眼及虫蛀等材质问题。

​第一步:寻

杉木,材质松而纹理直,容易传导声音

第一步:寻

梧桐木,纹理紧密细致,带斜交木纹,不容易开裂

第一步:寻

梓木,耐朽,不开裂,不伸缩,刨面光滑

Top